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进入转型阵痛期 回归业务本源任重道远
【汽车焦点 资讯】
近年来,针对融资租赁以及汽车融资租赁的政策在层层递进、精准打击,大监管格局逐步成型。资本已然退烧,政策强力洗牌,靠“回租赁”业务野蛮增长了近十年的汽车融资租赁市场快速告别“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进入转型阵痛期,而具备资本优势、产业链纵深优势的企业还在持续加码,为“回归融资租赁业务本质”的中长期发展铺路。
监管政策密集落地促融资租赁回归业务本质
自2020年6月9日银保监会印发《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各省市迅速跟进,开展融资租赁市场规范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多个省市公布了“失联”、“空壳”、无实缴资金、无融资租赁业务等非正常经营类融资租赁公司“黑名单”近5000家。
今年3月,广东省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融资租赁公司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通知》,规定融资租赁公司不得以车辆售后回租或其他形式变相开展个人抵押贷款业务,不得在业务宣传中使用“以租代购”“车抵贷”“汽车信贷”“车辆贷款”等语义模糊或不属于融资租赁业务经营范围的字样,同时,不得为客户提供或变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规定还要求融资租赁公司应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筛选管理,审慎与网约车平台、汽车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合作开展最终承租人为个人客户的批量业务,不得利用转租赁开展“长收短付”资金错配等资金池业务,不得与开展租金贷业务的非持牌金融机构合作,避免出现合作机构“长收短付”形成类似资金池的现象。随后,厦门、江苏也发布了相似的规定。
政策基本抓住了过去几年大量中小型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乱象,如借融资租赁之名开展借贷业务、通道业务,通过关联P2P平台融资等,像易鑫、汇通信诚在2016-2017年期间,均推出过车抵贷业务,卡尔金融等一些小型融资租赁公司目前也依然在开展车抵贷业务。另外,“审慎与网约车平台、汽车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合作开展最终承租人为个人客户的批量业务”,也精准锚定了融资租赁与中小网约车公司B+C业务模式的风险。
6月11日,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所属融资租赁公司健康发展和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要求央企所属融资租赁公司要回归租赁本源,立足集团主业和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有效发挥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优势,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直接租赁;着力推动融资租赁公司优化整合,中央企业原则上只能控股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控制两家及以上融资租赁公司的应科学论证、统筹布局,对于业务雷同、基本停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坚决整合或退出;对于参股的融资租赁公司股权应当认真评估必要性,制定优化整合方案,对风险较大、投资效益低、服务主业效果不明显的及时清理退出。
目前,央企旗下开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包括:一汽租赁、一汽智行、东风日产融资租赁、东风标致雪铁龙融资租赁、创格融资租赁以及国机汽车旗下的汇益融资租赁。从“聚焦主业经营,逐步提高直接租赁、经营租赁业务占比”,到“增强资产管理综合经营能力,开展专业化和差异化经营”,可以看到,针对央企融资租赁公司,政策不仅明确了合规经营的原则,也明确了经营战略定位。
在这个政策背景下,9月10日,东风集团股份宣布将其持有的东风日产融资租赁公司49.5%股份、东风标致雪铁龙融资租赁25%股份、创格融资租赁70%股份均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上述3家融资租赁公司盈利均实现同比增长,东风集团选择将它们从上市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剥离至非上市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为顺利推进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行A股上市,但也给未来进一步协同整合打开了想象空间。
互联网平台转型助贷和汽车后市场
事实上,在政策落地之前,企业自身的调整早已开始。融资租赁在国内市场并非新鲜事物,但是汽车融资租赁却是近十年内才开始蓬勃发展,2016年前后,“弹个车”、“毛豆新车”等汽车新零售平台快速崛起。在市场早期,平台为了快速聚集流量,主打“0-1成首付”概念,融资租赁也一度被等同于“以租代购”。资本躁动之下,吸引了大批不具备专业金融素养的企业跑步入场,也吸引了大批不具备购车能力的客户入场,很快就出现逾期大面积爆发,暴力催收屡见不鲜,法律诉讼居高不下,各平台自身也苦不堪言。
2021年9月6日,以汽车租赁起家,现转型为汽车服务供应商的喜相逢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表。喜相逢表示,此次募集资金计划全部用作购置车辆,其中约70%购置乘用车,30%购置网约车,双管齐下,捕捉汽车零售及融资租赁市场、网约车市场的增长潜力。喜相逢前两次递交上市申请分别是在2019年12月、2020年7月。两次闯关上市受阻,正好是汽车融资租赁市场从火爆风口快速跌落转型的时间节点,屡败屡战也反映出其迫切的融资需求。一度被传在准备IPO的弹个车、花生好车、毛豆新车等新零售平台,不仅上市止步,2020年以来也鲜有融资新闻。
目前,弹个车、花生好车的线上渠道均已取消在线下单功能,只做车辆展示、留资服务。展示的车型和品牌数量都大大降低,业务类型也有调整。弹个车天猫旗舰店显示有全款购车、融租优享两大板块业务,均导流到线下门店,业务逐步向撮合交易转型。花生好车改变“直采直租直营”策略,引入回租、批售、直销业务,全国400余家门店成为其有别于其他平台的“护城河”,在下沉市场取得与主机厂的深度合作机会。今年9月,花生好车与一汽奔腾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还将探索金融产品、车型定制等合作模式。
易鑫2021年半年报中信息显示,其战略转型持续推进,自营融资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6%至6.06亿元,助贷业务同比增加46%至6.73亿元。通过减少直接借贷并专注于助贷服务,积极培育汽车后市场服务,易鑫上半年资产质量得到优化,信用减值亏损减少,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大幅改善。
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走访了解到,目前第三方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呈现大幅收缩态势,在二手车市场利好频出的环境下,即便是行业头部企业的业务也仅保持持平甚至下滑,而银行系资金已经闻风而动,快速抢占融资租赁退出的市场领域。
厂家系融资租赁公司开发出行、商用车、新能源市场
和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相比,主机厂系融资租赁公司具备更多展业优势,如成熟稳定的4S店渠道、融资更容易成本更低,以及背靠主机厂在业务创新开拓方面拥有更多可能性。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它们既要向股东方贡献利润,也要背负与生俱来的使命,服从更高级别的战略部署,在展业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如售后回租产品与厂家金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大客户融资租赁产品无法外拓到其他品牌等。
上汽通用融资租赁无论回租还是直租均为带尾款产品,坚定践行成立之初定位的“车辆余值担保、期满承诺回购的多元化的汽车融资租赁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二手车业务发展”。但是,要真正实现与二手车业务有效对接,也并非融资租赁一己之力可以盘活,其背后需要厂商对二手车业务的重视,以及二手车市场残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像一汽租赁,其公司组织架构中,直租业务部是与乘用车业务部、商用车业务部并行的独立部门,可见对直租业务的重视。第三方汽车估值金融风控应用平台车e估执行总裁范明崑告诉中国汽车金融实验室,车e估目前也在与一些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在车辆未来残值预测及残值管理方案方面开展合作探索,但受限于二手车数据收集及评估人才的培养,车辆估值能力还不够成熟,难以做到高质量的风控管理,未来还需要全行业协同发力。
将融资租赁与经营性租赁特质融合的“出行服务”也是探索方向之一。丰田金融就推出了移动出行平台“劲途”,由丰田融资租赁提供最低0首付、低月供、12-60期的直租产品,包含首年保险、基础精品和基础保养,期满可留购或展期,客户在小程序线上订车,到丰田线下经销商提车。与之类似的还有大众的汽车订阅概念,客户按月支付费用(包含除加油或充电之外的所有车辆使用产生的额外费用),享有付费期间使用汽车的出行服务权,初期订阅服务主打ID系列车型。
一汽租赁除了乘用车回租、直租业务外,还大力发展商用车售后回租业务、设备租赁业务。其商用车租赁产品目前已基本覆盖客户全经营周期融资需求,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如购车环节的车辆融资、税保融资、设备融资、挂车融资;用车环节的配件融资、续保融资、轮胎融资、设备融资、缓冲产品,以及针对换车的二手租、接力租、车抵租。东风集团旗下创格融资租赁也从成立之初借助SP渠道开展乘用车回租、直租业务转型到商用车融资租赁业务,并且成功覆盖到东风品牌以外的全品牌业务。
由于国内汽车直租尚处于市场培育期,短期内整车厂商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在体量上无法明显体现出对整体产业链的增量效果价值。因此,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也经历了一轮整合,成为大汽车金融版图中的一小块,这从丰田金融与丰田融资租赁,大众汽车金融与大众汽车融资租赁、大众汽车租赁的官网合并也可以看出来。
造车新势力们先后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从人员规模上可以看出其现阶段并未大规模展业。爱企查显示,2020年底蔚来融资租赁参保人数为30人,小鹏汽车融资租赁15人,特斯拉融资租赁5人、威马融资租赁0人。但是,融资租赁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优势,使得其与整车、零部件、金融、出行等产业链纵深布局均可产生对接与联动,战略意义与传统汽车金融公司不同,评估其价值的维度也应该跳出合同量、放款规模等指标,在创新上给予更多容错空间、成长空间。(文/黄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