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田气囊”再爆隐患,召回汽车数量惊人!不乏大众/宝马/奔驰

作者:综合报道 来源:华车网
2407 0
2019-03-07

  【汽车焦点 快讯

  安全气囊变“危险气囊”, 即便是该制造公司——日本高田集团已破产两年,其引发的“破坏力”却仍在蔓延...

  近日,外媒提醒“斯巴鲁、特斯拉、宝马、大众、奔驰、法拉利”的车主,上述的6家汽车厂商正在召回“问题”车型,而召回原因是这些车型使用了由日本高田公司制造的“危险气囊”。

  据华车网了解,此次美国市场将召回汽车总数达170万辆。涉及品牌如下:

  斯巴鲁,2010-2014款的森林人等车型826144辆;

  大众,2015-2017款的帕萨特等119394辆(含奥迪);

  宝马,2000-2004款、2007-2015款的车型266044辆;

  奔驰,2010-2017款的车型288779辆;

  特斯拉,2014-2016款的Model S车型68762辆;

  法拉利品牌,2014-2018款的车型11176辆。

  外媒进一步指出,截至到去年12月,因涉及“高田气囊”而召回的汽车已达4000万辆之多。

  根据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仍有大约超过50万个有隐患的高田气囊,分布于3700万辆汽车中。

  01

  安全气囊为何会变“危险气囊”?

  时间回到2009年,此时的日本高田公司,还是世界上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制造商。

  世界第二,有多厉害?

  也就是说这家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除了为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等公司供货外,还与“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现代、福特”等全球知名车企深度合作。

  当时,“高田气囊”几乎成为车型的标配。

  然而,高田气囊的“东窗事发”,源于一起交通事故。

  事件回放:

  2009年5月16日,美国一位18岁的女孩儿埃希利帕海姆开着一辆2000年生产的本田雅阁去接放学的弟弟。在学校的停车场,汽车与另一辆车相撞。

  气囊展开后,女孩儿被气囊中弹出的一个金属片划破颈动脉,失血而亡。

  在事故发生之前6个月的时候,本田已经进行了一次小规模召回,在美国召回4000辆2001款雅阁和思域

  2011年9月以后,高田公司生产的气囊已经在日本国内发生14起异常破裂事件,但那个时候还没有致人伤亡。

  2015年5月,高田公司安全气囊的异常破裂造成了6例死亡案件,100多人受伤,此后,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一方面,高田公司在积极地配合汽车厂商进行召回;但是,另一方面,安全气囊破裂致人伤亡的事件也在不断增加。

  终于,高田公司被一纸诉状,送上了法庭。

  经调查,日本高田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了与其它品牌不同的爆破原料——硝酸铵。

  这种原料成本低廉,若长时间暴露在炎热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分解或变得不稳定,导致安全气囊在弹出时力量过大,在展开时会飞溅出金属碎片,伤及车内驾乘人员。

  由于隐瞒数百万个安全气囊有缺陷的问题,高田公司受到了刑事欺诈罪的指控。

  随着这起安全气囊致死案例开始,高田气囊陷入长达10年的“安全隐患”丑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

  据央视报道,高田公司的“死亡气囊”已经造成了100多人的死伤,此事件至少涉及19家汽车制造商发布汽车召回。

  俨然,“高田气囊”事件演变为汽车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召回事件。

  而高田方面,因涉及召回车型太多,公司债台高筑,高田公司于2017年6月申请破产。

  02

  “安全气囊”,为什么隐患还在?

  任何事情都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在2017年,“高田气囊”事件达到了顶点,高田公司也因此宣布破产。按常理来说,应该没有车企敢用问题气囊了。

  但是,从一家企业发布的召回信息来看,他们在2017年6月高田宣布破产以后,还在给自己的车型加装高田公司的问题气囊。

  不过,该来的始终会来,这一批加装高田气囊的车型,还是没能逃脱召回的命运。毕竟,安全气囊直接关系到车主的切身利益,任何车企不能拿消费者的生命开玩笑。

  此外,据华车网了解,丰田从今年1月31日起,召回了旗下5000多辆合资及进口车型。

  同时,福特汽车因“高田气囊”的隐患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起了四次召回,总数达95.3万辆,而中、美两大汽车市场就占了78.2万辆。

  一个企业的发展从小变大,十分不易;

  但是从有到无,也就是一夜之间的事。

  日系汽车品牌近几年“丑闻”不断,斯巴鲁汽车排放造假、日产汽车质检丑闻、神户钢铁数据造假、高田问题气囊等事件层出不穷,日系车高品质形象遭受严重打击,渐渐走下“神坛”。

  其实,从系列事件背后来看,正反映出了日系制造业急于求成的“集体焦虑”,日系制造业的转型期及业绩下滑或已成为日系丑闻的根源。

  而不断的丑闻,这似乎已经给日系车企敲响了警钟……

分享到:
陆志和 陆志和

作品5058

有新度才会有高度,有高度才会有深度。